人的第三只眼~生理心理学(科普方向)
也许我们听说过动物界的第三只眼睛,比如一些昆虫或者爬行动物,它们除了两只眼睛之外,还有第三只“头顶眼”。研究表明,动物的“头顶眼睛”可以感知光线和调节体温。那么,人也有“第三只眼”吗?
人的第三只眼睛其实就是我们大脑中的松果体。松果体可以对我们眼睛或皮肤感受到的光刺激做出反应,然后分泌调节我们昼夜的激素,引导我们自然入睡。
因此,影响褪黑素分泌的主要因素是“光”,其分泌随昼夜节律而变化,中午12点分泌最低,午夜分泌最高。此外,松果体可以通过褪黑素分泌周期向中枢神经系统传递“时间信号”,从而影响身体的生物钟,如睡眠和觉醒。
事实上,生物科学家早就发现,在早已灭绝的古代动物头骨上有一个洞。起初,生物的科学家感到困惑,但后来证实这是第三只眼睛的眼框。研究表明,鸟类和动物、青蛙、乌龟和蛇,甚至人类祖先都有第三只眼睛。只是随着生物,的进化,这第三只眼逐渐从头骨移到了大脑,成为了“秘密”的第三只眼。虽然松果体进入了黑暗的颅腔。“隐居”和“与世隔绝”不能直接观察多彩的世界。但是,因为它曾经执行过清理人类第三只眼睛的功能,所以它仍然可以感受到光的信号,并以其原本的“独门绝技”做出反应。例如,人们会感到快乐、精力充沛,在晴天会睡得更少。相反,当遇到绵绵细雨的雾霾天气时,你会感到沮丧、沮丧,经常想着睡觉。这种现象就是松果体的“崇拜”。由于松果体细胞富含5-羟色胺,通过特殊的酶将其转化为褪黑素,褪黑素是松果体分泌的一种激素。发现褪黑素的分泌受光的制约。暴露在强光下,褪黑素分泌减少;在暗光下褪黑素分泌增加。但是,当人体内褪黑素较多时,情绪会比较低落。相反,当人体内褪黑素较少时,“人开心就开心”。从这个角度来看,人的情绪受光的影响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想说的是“松果体”的神秘功能:身心互动的地方(笛卡尔)
在论证了松果体是身心互动的场所之后,笛卡尔阐述了身心互动的具体过程。首先,身体的变化通过松果体影响灵魂,形成心理现象。笛卡尔认为,心脏提供给大脑的血液不仅是滋养和维持大脑的物质。更重要的是,血液在大脑中形成一种“极细之气,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活跃而纯净的火焰”,被称为“生命之精”。大脑中有无数细小的分支,它们都汇聚在脑腔入口处的松果体处。这些“生命的本质”在松果体中与灵魂相遇,得到灵魂的诠释,并形成人的感受等心理。例如,灵魂根据通向大脑内表面的毛孔被神经打开的不同方式,形成不同的感觉或情绪。假设构成神经网络的神经末梢被扯断,导致全身结构不完善,会为灵魂感受痛苦提供诱因;如果神经受到挤压,但没有断裂或与身体分离,则证明身体状态良好,这使灵魂有理由感受到一种身体上的愉悦,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快乐”(笛卡尔,2007)。
其次,灵魂通过松果体指导身体行为。人的肉体是动物,因为上帝给了人一个灵魂,肉体中的人和肉体中的动物是分离的。然而,在笛卡尔看来,灵魂可以刺激物理行为,但并不是所有的行为都是由灵魂引起的。他把身体的动作分为两种,一种是灵魂驱动的动作。它依靠像细丝或细管一样的神经通过灵魂的思维,最后通过松果体,导致人体肌肉的运动,形成人的行为。另一个是身体本身驱动的动作。这种行动,没有灵魂的介入,是由外部环境和之前的行动驱动的。比如大量的生理活动,如心脏的跳动、肠胃的消化等。身体会自动运转。此外,笛卡尔还观察到,像我们今天所说的眨眼反射这样的动作,是在没有灵魂的情况下自动发生的(正因为如此,笛卡尔成为了心理学中条件反射研究的先驱)。
笛卡尔曾经举过一个例子来说明身心的相互作用。假设一个人看到一只动物向他走来。这时,这个人的两只眼睛会通过视觉神经将这两只动物的图像投射到大脑表面。这两张图形成的刺激扩散到松果体,然后在那里形成了关于这个动物的完整画面,直接作用于灵魂,让这个人知道它是什么动物。如果灵魂发现这种动物会伤害人,它会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灵魂的力量唤起勇气或恐惧的情绪,然后灵魂会决定采取自救或逃跑等防御行动,通过松果体远离。(以上内容转自2012年《心灵如何被感知_从松果体到镜像神经元》)
你觉得松果体特别神秘吗?其实我们可以简单的把它作为一个“内分泌器官”来尝试,最重要的是调节我们的生物节律和情绪,但是用好它可能真的会成为你的第三只眼睛。
西安音乐学院